在中华陶瓷史上,珐华器在元、明时期的山西、景德镇曾盛极一时,深得达官贵人、文人雅士的喜爱。尤其在明代中期的山西盛行。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地方特色,成为中华陶瓷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。
据有关资料记载珐华,又称珐花。元代出现在山西蒲州、阳城一带。其胎体酥松,与山西地区盛行的琉璃陶器完全相同,为陶胎轮制或手工成形。主要釉色为蓝、青、紫,并辅以绿、白、黄等色。其助熔剂为牙硝。珐华器在釉面装饰上采用贴花、堆花、镂雕等手法。工艺上以堆花立粉技法做出轮廓,而后填彩。即先用泥料堆成立体状的花纹,凸起为浮雕,再施诸色釉料。烧成后鲜艳浓丽,极为美艳。纹饰有人物故事、花鸟、动物等,极为新颖别致。珐华器在山西一带独树一帜,久负盛名。